河南安陽,洹水之濱。一座青銅色的博物館大氣莊重,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望——這是殷墟博物館新館。2月26日,這里正式面對公眾開放。
1928年10月,位于安陽市西北郊的小屯村,考古學家董作賓在此揮出第一鏟,中國考古人科學發(fā)掘殷墟的序幕就此拉開。90多年時光倏忽而過,今天,這片土地上文明的過往與輝煌再次濃墨重彩地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這是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這是一場與商文明的千年之約。
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約2.2萬平方米的展廳內(nèi),近4000件套文物令人目不暇接。展陳文物數(shù)量之多、類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覽之最。它們靜默無聲,卻生動而鮮活地“講述”著“商”是一個何等偉大的文明。
在新館一樓車馬遺跡專題展廳內(nèi),考古工作者正在仔細清理殷墟遺址出土的馬車實物標本。1000多平方米的展廳內(nèi),集中展示了殷墟出土的23輛馬車。
手鏟微微傾斜,輕輕刮落表層泥土,再用竹簽沿著土層紋路慢慢清理,最后用刷子掃去表層浮土,一個清晰的車輪遺跡便在考古工作者手中顯露出來。這場開在博物館的“考古公開課”載著游客穿越3000年時光,一窺當年“車轔轔,馬蕭蕭”的壯闊景象。
新館三樓,110余片首次展出的甲骨記錄了一位商朝小王子的生活日常??脊殴ぷ髡咄茰y“子”是商王武丁和王后婦好的兒子,是一位熱衷于占卜的問卜者。其中一條“子其疫,弜往學”的卜辭,引起了許多游客的興趣。
“這條卜辭記錄著‘子’入學后有一日生病,但又不敢無故曠課,于是他就占卜,這次的疾病是否嚴重?我是否能去上學?”殷墟博物館講解員胥怡雯說,這條卜辭被稱為“3000年前的請假條”。
2月26日,游客在殷墟博物館新館參觀文物。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90多年的考古成果積淀之下,商,不再只是《史記》中3000余字的記載。它有血有肉、真實而立體,中華文明連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統(tǒng)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蘊藏其中。
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回望過去的2023年,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館,古蜀文明之光輝煌燦爛,目之所及、皆是驚嘆;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統(tǒng)遺址考古取得新突破,彰顯出良渚文化在我國新石器時代文明起源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南海西北陸坡沉船遺址等水下考古項目成果將一段段寫在深海之下的歷史與記憶進一步廓清……
鑒往知遠,行之愈堅。
“殷墟博物館新館的建設,致敬殷墟90余年的豐碩考古成果和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學家,致敬中國考古學百年輝煌?!眹椅奈锞挚脊潘舅鹃L閆亞林說,大量精美絕倫的文物,從不同的角度展現(xiàn)出3000多年前青銅文明的鼎盛面貌,也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商代巧奪天工的技術(shù)工藝。
這是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nèi)展出的刻辭卜甲。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千年之約,不僅是展廳中的風景,更是靜水深流的力量。開館當天,從四川遠道而來的游客郝明宇剛剛走出展廳,就對記者感慨道:“不得不說,我可能并不了解這些文物,但走近注視它們時,沒有人能抵擋住它們的魅力?!?/p>
“為中華文明點贊!”“感覺能在里面泡一天”“列入我的旅游目的地清單”……許多游客這樣在網(wǎng)上給博物館留言。
這是位于殷墟博物館新館三樓的甲骨文咖啡館。新華社記者 唐健輝 攝
目前博物館已經(jīng)具備了面對公眾開放的條件,但相關(guān)的工作遠未結(jié)束?!拔覀儗⒓涌焱七M以車馬坑為代表的土質(zhì)文物保護與展示工作,進一步加強殷商文化的研究與闡釋,及時展示最新考古發(fā)掘及研究成果?!敝袊鐣茖W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殷墟博物館館長陳星燦說。
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你,準備赴這場“千年之約”嗎?
監(jiān)制:霍小光
策劃:陳芳
記者:唐健輝、施雨岑
編輯:苗夏陽、楊洋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wǎng)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